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东邻秦川,南通巴蜀,西北紧靠陇原。全县辖18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总面积2722平方公里,耕地44万亩。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物产丰饶,山川隽美,景色秀丽,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 徽县古为陇上通往川陕的交通要道,甘肃东南边陲的商贸重镇。境内文化遗址、名胜古迹众多,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就有26处。这里有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垂钓的栗川元观峡杜公钓鱼台,有南宋名将吴王介凭仙人关屏障抗金的要隘,有古代入蜀栈道遗迹和北宋《新修白水路》摩崖石刻等自然与人文景观。这里还是中共陇南地下党的发祥地和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的重点地区,在地方党组发展史和红军长征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当年长征经过徽县的一位老将军在回忆与评价这段光辉历史时说:“徽县休整,为红军加了油,补了粮,输了血,为红军继续北上,争取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徽县是红军长征途中名符其实的加油站”。 徽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有森林1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木材蓄积量275万立方米,有野生植物250多种,其中不少为珍稀品种,有国家重点的保护羚牛、白唇鹿、长臂猿等十多种珍贵动物,有丰富的核桃、板粟、猕猴桃、银杏、雪梨、柿子、生漆、狼牙蜜等林副产品,有金银花、杜仲、天麻、柴胡等100多种药材。 徽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探明的矿藏有铅锌、铁、金、铅、汞、硫、砩石、大理石、石灰石、花岗石、锑、磷等四大类22种。目前,主要矿种年生产能力铅锌矿石18万吨,铁矿石2万吨,金矿石5000吨,硫矿3000吨,汞200公斤。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徽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支柱产业开发步伐加快,粮食、畜牧、林果、瓜菜等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粮食生产稳定增长,近十年递增率达到4.2%,人均有粮662.6公斤,每年向国家提供定购粮1565万公斤,年商品粮总量达到了5150万公斤。畜牧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畜牧业总产值达到7981.86万元。瓜菜种植面积达到3.39万亩,总产量达到5789万公斤,总产值4323万元,徽县西瓜、“三蒜”(蒜苗、蒜苔、大蒜)已形成产业基地,畅销全国各大城市。 工业初步形成了白酒酿造、丝绸纺织、机械制造、印刷、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造纸、化工、医药、矿产品采选冶炼等10个门类。陇南春酒业集团公司拥有总资产17886万元,形成了1万吨的白酒生产能力,1996年销售收入6413万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陇南春白酒已形成四大系列50多个规格品种,在历次国际国内酒类展评活动中,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50多项,跻身“中国100家最大饮料制造业”、“甘肃省利税50强工业企业行列”。陇南洛坝铅锌集团公司已形成日采选400吨的生产能力,是全县矿山企业的龙头,3000吨的粗铅项目的投产,使铅的采选冶配套成龙。徽县的陇南春系列酒、铅锌产品、面粉、榨油机、豆浆晶、大豆蛋白粉、陇微牌饲料、七里香浸膏等工业产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畅销不衰。